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

把握幸福,从点滴做起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杨元元事件冲击了现行的研究生教育  

2009-12-15 22:48:00|  分类: 笑看社会:世界是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贫困女研究生自杀事件后,引起热议,自此,上海上海海事大学一个不怎么有名的学校也开始赫赫有名了!至少我写了两篇博文了!证明我是关心这件事,也关心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!上下、左右的人们都不禁“卷入”这个事情,都是热心人……

 

l         电视和媒体:中央电视台开始干预了,最牛X的电视台也出动了…

l         徐小平——新东方教育研究院院长:发飙了,谈到:盲目考研杀了杨元元,要是、早点认识她,她就有可能成为新东方老师了。考研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,考研要和人生现状相结合,考研不能盲目,更不能为了户口、身份、社会地位这些本身就不真实的价值目标。

l         研究生导师:作为导师,在录取面试的时候,我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:学习成绩很优秀、家境很贫寒、性格很极端、希望考试改变命运、专业没有兴趣、把研究生当作自己出人头地的台阶、并不喜欢专业在学业上不可能有建树、情商有问题、大多为女生甚至大龄女生、未婚(倒不是我对以上特殊人群又偏见)从研究和学问的角度上来看,她们确实未必合适这个角色,尤其是文科类需要跟人打交道的领域;从做朋友的角度上,我也不建议她们步入那样一个崎岖不适合她们的道路。

l         在校研究生:杨元元的简历中从她本科毕业她留过校,干过保险,但是有四年时间是完全空白的。这四年她又在干嘛呢,是接受心理治疗吗,还是休憩在家。这些都是我们学生所想的。不了解事件的人可能会想学校如何如何的,但是作为上海海事的学生,了解了一定得事件,我们想的又是另一个角度。责任是双方的。希望不要再有第二个杨元元。

l         心理学家:杨元元们---谈如何直面生活磨难 !“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”,永远不放弃自己!与生活的“磨难”勇敢做斗争!

l         自己:贫困女研究生杨元元的模糊职业规划让她不自在?

还有很多的很多人都在关注,高中同学、………

记得网上曾流行一段言论,很受欢迎,即:学士上面是硕士,硕士上面是博士,博士上面是博士后,那博士后上面呢?如果你够勇敢再读两年你就是勇士,再读5年是壮士,再读7年是烈士,那烈士后面呢?似乎一推理,读了硕士就离烈士近了一步了。好像这几年的确硕士、博士自杀的事件是多一些,如果从学历来看,这叫理智的自杀多一些(汗),为什么会这样呢?难道学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?

这些事情也让用人单位开始向毕业生发问。一般有两个重点会去考察:一是你能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;而是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?因为企业也怕选的不好,会出现杨元元们,理想一点也不过是做了几个月就走了,不再回首!

其实高校也应该想想考研的人儿是不是都适合读研究生啊!研究生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啊!毕竟现在大批招聘广告,特别是企业的,很少招研究生的。高校招老师一般都要博士,甚至海龟。研究单位还和高校姿态一样高,要么有SCI几篇的论文博士,要么也还是海龟。公务员岗位很多也还招公务员,但还是粥少僧多,年纪大了似乎脑子转不过本科生了。另外研究生属“大龄”青年,尤其是女生,毕竟人们还说男人30还一枝花。他们对工作的要求更多的关键词是“稳定”、“收入高”等。很多人真的为了拿一个学位,没有太多的打算,未来是什么不知道,总之,学校很好,有饭堂、有图书馆,最近还有一位保研的同学跟我说:“老师,我好像真的是为拿一个学位啊”!研究生面临了更敏感的就业、感情、婚姻、家庭等问题。因为人们总认为:哇研究生!不错,应该有好的前途……其实呢?很多人都在度日如年,有的在实验室就是一种折磨,有的干脆继续很学位,一举拿下博士后。因此研究生教育真的是让研究生做了一个论文吗,当然也有人文教育的?难道读了研究生,就业竞争力一定强了很多吗?

不得不说点什么。两个方面,和企业一样心理承受能力和职业规划是要考察学生的,尤其在入学复试的时候。真的,你不考察他,日后他考察你!最近在给研究生做一些就业指导,但感觉研究生嘛,什么简历制作,觉得他们自己学习一下能搞定的,但还是不尽如人意,求职意向不明确,可写内容不多,竞争点更少!说实话三年的积累没有针对性,有的最后来一个:做了N多课题和研究,现实研究能力超强,但选择去做销售!!可谓研究生性销售!

一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必须的

现在很多高校对研究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了。有的必须发表核心期刊的文章才能毕业,博士必须SCI,如果题选的不好,要么没有创新点或不突出,则不能毕业,如果太难,实验不断失败,就像诺内尔一样,上“千次”的被炸,哪里能在规定时间内产出一篇自己的作品,如果逼得紧,就学术败坏一下。这个就有很大压力了。有的家庭条件不好,入学后从来不向家里要钱,出去兼职养活自己,导师(老板)有时候分的任务也多,过着一种猫和老鼠的日子,难受!有的受情感问题困扰,尤其是女研究生。压力之源比比皆是。如果脆弱一些就是杨元元了!

二、职业规划让研究生会平静一些

其实很多考上的研究生一开始有一种窃喜,后来又回到现实的纠结。当在面试中,被问到“为生么要考研?”、“最牛的10个食品企业有哪些?”、“如果考上了,3年后会从事什么工作?”、“选择导师是如何考虑的?”,给出的答案大部分令人感受到他们考研的盲从,难道考研真成了逃避就业的港湾吗?现在就业的确难了一些,三年以后的工作准备好了吗?比如说今年有位毕业生说想当老师,但三年的求学路径是否向老师设计的?,较好的演讲能力、文笔能力及科研能力有没有准备好?屡屡的失败证明他没有准备好。因此得出了一个似乎不成熟的结论,考研要有一定的职业规划。导师也好,学校也好要帮助学生去思考自己的未来,而不是盲目的和学生只谈论文和科学研究,因为他们中很多人不是爱因斯坦,不是杨振宁,也不是你自己,一谈起研究就兴奋,他们是一群模糊的“元元”们。

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。但要知道命运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规划,如果有了规划,知识的摄取是有针对性的!而不是去读了“国际法”,可能这个专业考的人比较少,这个学校考的人也比较少?

因此,研究生教育首先要从入学复试开始加强,严把心理和规划关!让研究生导师和相关心理、规划的老师的权利大一些。选准人才是对得起自己,也对得起学生本人!!要让学生过得幸福,就是让他选择自己最适合的路,哪怕去卖猪肉。另外研究生教育也要注重职业规划教育,而不是英语+政治+论文。研究生教育再加强生命教育,记得以前在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,写到韩国人搞生命教育采取很多体验的方法,如让人睡到棺材里感受一把,熟悉的人在外面哭丧,一片悲惨的场景,最后得出结论:要死也是正常死亡!

逝者已逝,来者可追。但愿我们的教育能够激发自身的良知——让更多学生直面惨淡的人生,鼓励他们解决人生的问题,教会他们如何用知识改变命运,教会他们做智慧的选择,也别再壮士、烈士了。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