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会面前人人平等。因此,不要抱怨身边没有贵人,而是我们不识贵人真面目,或者遇见了贵人又不知道如何加以利用,与贵人失之交臂,将铸成终生的遗憾。所以,我们真正要考虑的是找寻贵人的方法。
中国著名的谋略家和政治家吕尚,就是一位寻找贵人的行家里手,堪称中国第一位最能靠贵人提携的高手。
吕尚俗称姜子牙,生活在商朝末年。当时商纣王治国无道,荒淫无度,社会矛盾急剧激化。与此同时,商王朝的诸侯国周国迅速崛起,周国国君西伯姬昌励精图治,有代殷商之势。
姜子牙生逢乱世,虽有经天纬地之才,无奈报国无门,潦倒大半生,到了70多岁还是一介布衣,在山里混日子。
姜子牙第一个老板就是荒淫无道的商纣王,他曾几次想冒死进谏,但一看大臣比干等人皆因直谏而丧生,只好把话咽回肚中。他料定商朝气数将尽,纣王已不可救药,自己不愿糊里糊涂地替纣王殉葬。
他决定跳槽,重新选择老板,于是,他炒了纣王的鱿鱼。
当时,姬昌立志复兴周国,除掉纣王,求贤若渴,正是用人之时。姜子牙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,便在渭水之滨的兹泉垂钓。
这个地方风景秀丽,人迹罕至,是个隐居的好地方。姜子牙并非要老死林下,而是在此静观世变,待机而行。
这一天,姜子牙听说姬昌要来附近行围打猎,便假装在兹泉垂钓。这时候,姜子牙还是个无名之辈,姬昌当然不会认得他,但姜子牙却见过姬昌。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,姜子牙故意把鱼钩提离水面三尺以上,钩上也不放鱼饵。
果然,姬昌觉得奇怪,便走上前问道:“别人垂钓均以诱饵,钩系水中。先生这般钓法,能使鱼上钩吗?”
姜子牙见姬昌对人态度谦和,果然是个非凡人物,便进一步试探道:“休道钩离奇,自有负命者。世人皆知纣王无道,可是西伯长子就甘愿上钩。纣王自以为智足以拒谏,言足以饰非,却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西伯姬昌。”
姬昌闻言,大吃一惊。心想:这位老人身居深山,何以能知天下大事?更为不解的是,他怎能把我姬昌的心迹看得这么透彻?定然不是凡人!
姬昌连忙躬身施礼,说道:“愿闻贤士大名?”
“在下并非贤士,老朽吕尚是也。”
“刚才偶听先生所言,真知灼见,字字珠玑,不瞒先生,足下就是你说到的姬昌。”
姜子牙装出很吃惊的样子,惶恐地说:“老朽不知,痴言妄语,请您恕罪。”
姬昌连忙诚恳地说道:“先生何出此言!今纣王无道,天下纷争,如先生不弃,请您随我出山,兴周灭商,拯救黎民百姓。”
姜子牙假意客套了一番,随即同姬昌一起乘车回宫,一路上纵论天下大势,口若悬河。姬昌如鱼得水,相见恨晚,回宫之后,立即拜姜子牙为太师,视为心腹。
从此之后,姜子牙官运亨通,飞黄腾达。
姜子牙选对了好的老板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贵人,雄图大志得以施展,进而帮助姬昌的弟弟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,建立了周朝,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。
姜子牙的运气真是不错,他碰到了一个足以改变他命运的“贵人”,又果断而聪明地抓住了他。
现在,你应该明白了贵人在一个人的事业中的重要性了吧!
如果你已意识到贵人的重要,盼望一朝得到贵人提携,从此可以飞黄腾达,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贵人在哪里?
可能有人认为,只有少数位高权重的人才有资本做贵人,于是引发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”的感叹。其实不然,只要你留意建立好人脉关系,你会发现,生活中从来不缺贵人,他们可能就是你的朋友、同事、顾客,甚至是萍水相逢的人。一句话,职场处处有贵人。
汤姆刚开始的工作是推销装饰材料,工作虽然辛苦、琐碎,但汤姆天生是个快乐的人,他仍然热情地对待每一位顾客。汤姆的一位顾客是一家刚刚开始营业的小店。虽然他们的订购量很小,但是汤姆每次和他们那位已经50多岁的负责人杰克接触时,态度都很好,协助他处理票据、和他交谈。后来,尽管业务合作关系结束了,但两人之间却建立了牢固的友谊,并不时地保持联系。一次两人见面时,杰克带着汤姆来到一栋大厦前,汤姆觉得很奇怪,这是一栋刚刚建好的大厦,但他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儿。
杰克揭开了谜底:“很久以来,尽管我职位不高,你却依然尊重我,乐意和我结识交谈,我一直很感激。我的儿子是这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,当我得知他们正需要采购一笔材料时,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。我已经向他们推荐了你,你现在就可以和他们去谈谈了……”
汤姆做成了这笔大生意。出众的业绩使他很快得到提升,进入了公司的管理阶层。向公司的新人介绍经验时,汤姆总是告诫他们:“你一定要尊重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人,他们都可能为你带来潜在的顾客,你的朋友越多,你所得到的也就越多……”
美国著名推销员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一条“250定律”。
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,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。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,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;反之,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,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潜在的顾客。这一定律有力地论证了“顾客就是上帝”的真谛。也就是说,你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,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,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、数量不小的群体。善待一个人,就像拨亮一盏灯,就会照亮一大片。
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。助你一臂之力的不仅仅限于工作中结识的人。因此,寻找贵人,与人交往不要人为地划出界线,只有做个有心人,抓住机会展示出你的优势,才更有可能得到贵人的赏识与帮助。可是你得清楚,别人帮得了你一时,帮不了你一世。给你机会,你能不能善待机会、把握机会,最终还是取决于你的工作表现。
能够获得帮助的人,总是那些乐意给别人帮助的人,俗话说“种善因,才能得善果”。如果你帮助其他人得到他们想要的事物,相信你就能获得你想要的事物,你帮助的人愈多,你所得到的也愈多。所以,你想要遇到“贵人”,自己就要先做“贵人”。
在苏格兰,有位叫弗莱明的贫苦农夫,他向来心地善良,乐于助人。一次他正在田里于活,忽然听到附近的沼泽地里传来哭喊求救的声音,他立刻扔掉手中的农具,快速跑过去。原来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,他赶紧把小男孩救出来,帮他清理干净送他同家。
几天后,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了弗莱明家门口,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下车对弗莱明说,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,这次是专门来道谢的,并准备给他很多钱。农夫坚持不收,他一再申明:“我不是想要你的钱才救你的孩子的。”
正在互相推让之际,一个小男孩进屋了,绅士看到后问:“这是你的儿子吗?”农夫点点头说:“正是。”绅士接着说:“那这样吧,既然您不愿意收钱,我也就不勉强了。可是,您毕竟救,我的儿子,就让我也为你的儿子尽点力。我打算资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,假如这个孩子也像您一样善良,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。”绅士非常有诚意。为孩子的将来考虑,农夫答应了他的提议。
绅士说到做到,一直供这个孩子渎书,直到他医学院毕业自立。
这个农夫的孩子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·弗莱明教授。正是他于1928年首次发现了举世闻名的青霉素,后来经几位医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完善,于1941年开始用于临床,并于1943年逐渐加以推广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,被认为是与原子弹和雷达相并列的第三个重大发明。而那个被农夫救起的孩子就是后来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,一位著名的政治家。
如果不是农夫的善举在先,怎么可能有其后两位年轻人的辉煌成就?而且,农夫在救孩子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以后要报酬,正是这种纯粹的善意精神,才是我们最应该提倡的。
人们愿意挤出时间和精力,投资在那些现在或者将来某个时候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的人身上。这种功利性的行为模式虽然无可厚非,但是如果认为只是秉承功利原则就可以支持我们的生存,那么这个世界也未免太过于冷酷无情了。
“无心插柳柳成荫,有心栽花花不开”,你所孜孜以求的常常得不到,无意间的行为可能会为你带来想不到的机缘。多为别人提供无私的服务,我们亦能获得内在的报偿。给予者总是得到相等的或者比接受者得到更多的好处。
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,凡走过必留下痕迹。你今天的作为就决定了你明天会不会遇到“贵人”的相助。
评论